四 介绍并批评各种划分中国经济时期的说法
发布日期:2025-01-07 15:55 点击次数:178
附注:当本文将近排完的今日,《读书杂志》《中国社会史的论战》第四辑又出版了。急忙买来一看,发见陶君一篇短文,是专门攻击我的,我已经来不及尽情反驳,(其实也没有必要,)特附志数语于此。
西谚说:“开口是银子,闭门是金子。”凡当“名教授”的人都懂得这种秘诀,所以他们为维持饭碗与尊严起见,对于中国学术上的一切大问题,既不敢挑战,也不敢应战;同时也无暇为此,因为吃饭,上课,拿钱,享乐,睡觉几乎占去他们的全部时间。三五年来,陶君对于别人反驳他的文字,照例不作答,据说,他认论敌们的说法完全是“无理取闹”,没有回答的价值。此次居然承他“赏光”,出来应战,真算是我毕生的荣幸!但我把他的大文读完,不禁大大地失望,因为他不独对于我驳他的议论不敢应战,一字不提,而且老羞成怒,胡乱反驳自己虚构的不重要的事实,借以达到“掩耳盗铃”的妙计!今特略举数例如下:
一,陶君起首一段说我“一摇笔就是几万字,并且只需五六天或一二两天就成稿。这是可惊的记录了。”我不独没有说过“四万字”,“八万字”,“二万多字”“只需五六天或三两天”,并曾明白宣布“我因要批评陶希圣先生的四部大著,……花费六个月工夫,仅草成十万字。”试问陶君凭空造一个谣言,再加以反驳的讥笑,有什么意思?还有一层,当我没有批评到他时,他说:“最有光彩的是:马克思恩格斯文献极熟的李季子先生于第二辑以丰富的篇幅出马。我在这里感觉到高度的兴趣和钦敬。”(见《读书杂志》论战三辑陶文一页。)迨我批评他以后,他就骂道:“要知道翻印马氏全集也代替不了中国史,”“那怕拿写八万字的工夫找得八百字的真实材料,对于中国史到底有益些。”(见同书论战四辑陶文五及七页。)其实本书(附录不计)征引马氏的话大概不过百分之四五,而引用中国史之处却占百分之七八十,尤其 是对他的批评马氏的话恐怕不到百分之一,而史书上的材料却占百分之九十以上。他说话不以事实为准标,专以喜怒为权衡,一何卑鄙至此。
二,陶君:“《尚书》《尧典》《舜典》并不是汉儒就古籍修吹的,纯粹是汉儒纪‘大一统’的理想,”因此斥我不该引《尚书》中的某些材料做史料。他既没有举出丝毫证据来,我自然不必加以反驳,只请他简单答复两个问题。(1)《尧典》所记“仲春中日星昴,仲夏日中星火”等,据日本天文学者的研究,在当时确是如此。《尧典》既完全出于汉儒的伪造,何以造得那样正确?(2)《尧典》《舜典》既是完全没有根据,何以骨子里恰恰表现氏族社会末期的形态,换句话来说,何以恰恰描写为尧舜禅让而不描写为尧舜征诛,何以提出图腾遗迹的朱,虎,熊,罢,夔,龙,而不提出刘,萧、韩,□,贾,随?
三,陶君说:“科学家为什么不知王是和一切社会现象一样变化的东西?科学家为什么遇见王便想到专制主义?”又说:“《史记》的商王世系固然可靠,除了指出商代社会是男系社会,是兄传弟与父传子两制过渡的社会以外,并没有证明那时有什么专制主义。”“遇见王便想到专制主义”,这又是陶君自造的谣言,与我没有丝毫关系。因为我说夏商实行专制主义,完全以《尚书》和《史记》所描写的专制君主的话为根据,并不是以王为根据。(本文说明武王未尝实行专制主义,尤为明证。)陶君一方面宣布《史记》的商王世系为可靠,另一方面又表示《史记·殷本纪》所描写的专制主义为无稽,自己却提不出证据来。可怜的“清后的士大夫!”(这是陶君此次替自己上的尊号!)
四,陶君说:“证据不足之处,以谩骂补足。谩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憎恨。可惜无产阶级太多了。”“其实,书斋里八万十万字尽写的,那个是无产阶级?彼此一笑好了。”论战是动肝火的事情,嬉笑怒骂是我作文的态度,无用讳言的。我对于陶君,骂则有之,(试问笼统宣布“常识是反科学的”的人是不是应该挨骂?)谩骂则“吾岂敢!”“证据不足之处,以谩骂补足,”陶君如指得出证据来,我愿意悬一个铜子的赏格!“无产阶级太多了,”自然是“清后的士大夫”所不愿意的!“书斋里八万十万字尽写的,”也当然不是工厂里作工的“无产阶级。”不过“清后的士大夫”没有权力消灭小资产阶级或其他阶级的智识分子投身于无产阶级,为之服务(马克思列宁以及无数的开路者无不如此)的事实!“书斋里八万十万字尽写的”固然有些像“大学教授”编讲义,但无产阶级的走卒不独不会被邀去参与洛阳会议,并且还时时有被逮捕,受电刑,甚至于遭枪毙的危险。这就是“清后的士大夫”与投身无产阶级的人中间一个大大的不同之点。利用自己的地位,来对于时时有被逮捕,受电刑,甚至于遭枪毙的危险的人“一笑”,也是应该的。不过内中恐怕不免含一点“阶级”的“成见”吧!
以上四点是陶君向我进攻的主要武器,至于其他各点则更加无聊,如“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的翻译”呀,“和贵族携手”呀,“希望没有向军警求助以毁灭政敌的情事,发生于论战”呀,“无产阶级更有成见”呀,真是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不知说什么东西!”像这样无聊的文字,我本没有答复的必要,不过此地不须另起炉灶,只要附带说几句,也未尝不可偶然为之。从此以后,陶君如再以这一类的大文进攻,我决不特别答复,(我对于顾冠群,刘微尘,张季同,陈邦国,苏华,任曙等为文胡乱批评我或攻击我,不特别作文答复,就是一些先例,)因为我还有大批正经的文字工作要做,不屑与无聊的作品斗气。
一九三二年十月二十八日